淺談教育制度

分類:日記

最近看到一些影片在批評台灣的教育體制,說教育部改革失敗

教育部確實是改革失敗了,但我認為很大的原因還是亞洲人原罪,希望不要成績導向,但多元學習的內容也被補習班和教育者變成可量化的內容

我覺得比起單純批評,如果可以加上其他國家的方法,成功和失敗的,能讓整部影片不是單純的謾罵

當今天你因為學習歷程而去選了自己原本不喜歡的社團,那你也成為了制度僵化的一員,改革需要的是勇者,而不是在旁看戲批評的群眾,只是期盼某個人能夠成為勇士來改變社會,沒人敢成為那個出頭草

當今天改革失敗,提出者即會成為眾矢之的,誰要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?

成功之前本就會經歷許多失敗,每個人都不想成為犧牲者,但想要真正的改變,失敗真的是無法避免的。


有時候我真的覺得教育制度會變成這樣真的是亞洲人原罪

你家小孩不適合讀書,早點學技術有什麼不好的,被分流到技術就認為是失敗的?然後到大學再來發現自己不適合讀書,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,沒有嘗試過其他道路

每個人都被教育,要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,上了大學再被說大學不是職訓所,很多工作本來就是不需要大學教育的,最需要被教育的不是學生,而是思想僵固的亞洲家長們

我反而認為這種分流早點比較好,明明不適合讀書還要在最精華的學習階段死賴在那邊嗎?

「唯有讀書高」這種思想才正是整個教育制度如何改都無法脫離補習的僵固思想,然後再來怪制度讓他們必須提早準備升學考

每個人的成就都被薪水的數字量化了


在查資料的時候看到一個很有趣的網站「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」,裡面有一個區域是「國際教育訊息」,裡面有各個駐外辦事處教育組蒐集的各國教育資料

然後有些內容是抄新聞內容的,用語都沒有改ㄏㄏ
alt text


Reference

臺灣教育研究資訊網
住星國2年台灣爸:新加坡的教育制度,讓人很難再說出「孩子考不好沒關係」-國際之男專欄|商周
芬蘭教育「世界第一」的真相:從高期待到失望,最終我學會「爛」得快樂!|Crossing Campus|換日線